第 12 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 1 独立自主,灵活多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三大政策”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不致处于孤立地位3.成就(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 17 国建立了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① 提出:1953 年 12 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② 内容: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后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后改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③ 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会议项目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内容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成果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成功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二、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末的中国外交政策1.特点:“两只拳头打人”和“一大片”的外交政策。2.原因(1)朝鲜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安全。(2)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苏联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遭到中国严词拒绝;1960 年,苏联突然照会中国政府,要求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停止对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苏联在中蒙、中苏边境大量增兵,从北面威胁中国安全。中苏关系紧张,我国外交环境恶化。1969 年中苏在珍宝岛发生边界冲突。3.表现: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起,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加强同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往来。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末,中国先后又与柬埔寨、老挝、古巴等 20 多个国家建立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