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 三条主线: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现代中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四个角度: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五大重点: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近代交通、通讯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八字”方针;经济体制改革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 17 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 1 “欧风美雨”下的求富求强——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2.表现: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1)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的破产及其与农业的分离。“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东南沿海一带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部分农副产品(如丝、茶)日趋商品化。(3)外商企业的出现① 目的:对华侵略的需要。② 类型:船坞、船舶修理、砖茶、印刷厂等。③ 地区: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④ 影响:是中国出现得最早的一批近代企业,无产阶级开始形成;推动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影响(1)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自由劳动力。(2)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3)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4)西方人在中国开办外商企业,运用资本主义的经营理念和方式,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和原料谋取经济利益,这在客观上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二、洋务运动(19 世纪 60-90 年代)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3.活动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