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十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十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_第1页
1/12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十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_第2页
2/12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十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_第3页
3/12
第 28 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考点 1 “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背景1.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民族意识增强,专制君主兴起。各阶层都对封建教会的“大一统”政治不满,要求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需要的“廉价教会”。2.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兴起,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社会各界强烈不满。3.思想上: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腾堡发明印刷术印制大量《圣经》。4.主要原因:天主教会与德意志之间矛盾加深。16 世纪时,天主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普遍要求。5.导火线:1517 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世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二、概况1.序幕:1517 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3.实质:宗教改革是 16-17 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一场反对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三、主张1.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因信称义的主张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观简化宗教仪式每个人都可和上帝直接交流,无需神职人员干预和繁缛的礼拜仪式。(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圣经》至上人人在上帝和《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不用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否定教皇权威坚持国家权力(世俗统治权)高于教会;罗马天主教会不应该干涉德意志内部事务。(“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推行世俗婚姻僧侣可婚配和还俗,铲除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2.马丁·路德的思想特点: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适应了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四、影响1.政治上:打击了教会势力(剥夺了教会在新教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加强了君主权力,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五、局限性欧洲宗教改革只是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摆脱罗马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3 第十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28讲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教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