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导学案课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目标课标内容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复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复习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复习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教学过程及主要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学习记录【知识梳理】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及细胞外液成分1.细胞外液(内环境)(1)组成: 、 、淋巴等。(2)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3)三者关系:2.细胞外液成分比较(1)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 。(2)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 含量很少。提醒:(1)血浆是血液的一部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属于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2)血浆中水来源:组织液、血细胞、淋巴,还有消化道吸收。血液 有形成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1液体成分——血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及作用提醒:(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不是恒定不变的。(2)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三、内环境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状态叫做稳态。2.调节机制: 调节。3.实质:内环境的 保持 状态。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难点精析】一、细胞外液的内涵与外延:①“细胞外液”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细胞外液”;②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二者内涵与外延相同,只是侧重点不同——细胞外液相对于生物细胞的生活环境,而内环境相对于外界环境。 ③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人体外部环境,如尿液、原尿、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二、内环境的成分:①水;②蛋白质;③无机盐;④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⑤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⑥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如 O2、CO2、胰岛素等;⑦其它如维生素、神经递质等。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①血红蛋白;②载体蛋白;③呼吸酶;④ H2O2 酶;⑤ 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⑥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四、特殊细胞的内环境:①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