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第 1 课时)【学习目标】 1.复习文学常识《战国策》,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3、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本文的重要字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一、自主学习1.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 33 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 245 年间的历史。 《战国策》是以国分类,各自成策。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①富于文采。语言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②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 ③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2、探寻背景(参考《优化探究》上相关内容)二、课前自测1.字词积累淬( ) 怜( ) 徵( ) 陛( ) 卒( ) 提( ) 创( ) 揕搭( ) 拊( ) 樊於( )期 夏无且( )12.成语积累① 切齿拊心:② 一去不复返 :③ 发上指冠 :④ 图穷匕首见 :⑤ 无可奈何:⑥ 悲歌击筑:⑦ 变徵之声: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3)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7) 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8)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10)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11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2)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文言现象(句式),并翻译。2(1)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3)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4)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5) 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6)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理出故事梗概《荆轲刺秦王》的结构,全文可以分为五部分(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引子(从“ ”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开端(从“ ”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发展(从“ ”到“ ”) 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