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5 学年小学劳动教育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综合课程,它作为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正式列入我校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经过理论的思考和初步的实践,特制定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一、课程实施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自小学 3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3 课时),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讨论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讨论的方法,进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1、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自小学 3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 3 课时。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2、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1)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是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进展。(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进展,尊重每一个学生进展的特别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对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制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