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第五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素材何应钦 何应钦 (1890—1987),原籍江西,生于贵州义兴。他于 1909 年入日本士官学校,并加入同盟会。1916 年,他回国任黔军第四团团长兼贵州讲武堂校长,曾参加护法战争。1924年,他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并出任黄埔军校总教官。在两次东征中,他递升旅长、师长、军长。北伐战争开始,何应钦率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参战。1929 年,他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被任命为海陆空军司令部参谋长。第二年,他任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长,并多次担任军事委员会各地行营主任。此后,何应钦任“剿共”军前线指挥,积极参与对江西中央苏区的一、二、四次军事“围剿”。九一八事变以后,他先后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和“何梅协定”,出卖了华北的大部分主权。1936 年 12 月西安事变发生,何应钦暂代总司令之职,主张“武力讨伐”。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后又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1941 年,他和蒋介石一起策划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4 年,何应钦任陆军总司令,1948 年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部长,1949 年又任行政院院长。他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和谈。国民党统治集团去台湾以后,他曾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及“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1987 年 10 月,何应钦病故于台北。 殷汝耕 殷汝耕(1885—1947),浙江平阳人。他早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曾随黄兴参加辛亥革命。1913 年二次革命失败以后,他再赴日本,进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以后,殷汝耕曾在北京政府中专门从事研究中日问题。后来,他又任南京国民政府驻日特派员,曾代表蒋介石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1931 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殷汝耕先后参与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和《塘沽协定》。1935 年冬,他同日本特务土肥原勾结,制造冀东事变,成立所谓“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公开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并声明脱离南京国民政府,使冀东22 县成为日军控制区。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殷汝耕被国民政府逮捕并被判处死刑,1947 年被枪决。 “何梅协定” 1935 年 5 月底,日本华北驻屯军借口天津两个汉奸报社社长被暗杀,是中国政府的排日行为,又借口中国当局援助东北义勇军孙永勤部进入滦东“非武装区”,破坏《塘沽协定》,向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提出口头“责问”和无理要求,并进行武力威胁。连日以坦克车、轻炮和机关枪队在河北省政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