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第二节 罗斯福新政素 材炉边谈话“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1933 年 3 月 12 日即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 8 天,他在总统府楼下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在壁炉旁装置扩音器。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经理哈里·布彻说: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吧,于是就此定名。罗斯福在其 12 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 30 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在罗斯福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推动第一次新政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广场,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塑像:一个穿着平常服装的平民,坐在房间一角,侧着脑袋,正全神贯注地听着什么,原来他是在听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拯救金融:第一次“炉边谈话”(罗斯福新政的开始) 罗斯福的前任总统胡佛,4 年任期内正碰上全球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在短短几个月内几乎崩溃,至 1932 年冬天,全国至少有 1300 万人失业,3400 万人没有任何收入。人们依靠私人施舍、市和州政府少得可怜的公共救济,以及自己微不足道的积蓄度日。 经济的萧条、信用的危机,终于导致 1933 年情人节晚上整个美国银行开始总崩溃,各州的信托公司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银行成批地倒闭,全国银行库存黄金不到 60 亿元,却要应付 410 亿元的存款,银行门前人山人海,挤兑风潮遍及全国,就在罗斯福宣布就职的那一天,全国金融的心脏停止跳动,证券交易所正式关闭。 罗斯福临危受命,宣誓就职,发表了经过长时间思考的、充满自信与激情的、简洁缜密的就职演说。就职演说取得了巨大成功,仅周末就有 50 万封信飞向白宫。 人们热烈期待着新总统的“新政”。 罗斯福上任的第二天,发布了两条总统通令———要求国会于 3 月 9 日举行特别会议和宣布所有银行休假 4 天。国会特别会议赋予政府控制金融的权力和根据银行资产发行货币的权力,同时赋予政府对囤积和输出黄金的行为实施严惩的权力。银行休假则有助于打破充斥于金融界的恐慌和紧张状态,使政府扼制了挤兑风潮和有时间赶印货币。 为了争取全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罗斯福于当年 3 月 8 日举行了第一次记者招待会,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就金融业中的诸问题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