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素材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俄国还处在同德、奥匈等国交战的状态。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必须迅速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停止战争,缔结公正的和约,但英、法、美等协约国断然拒绝和谈。于是,1917 年 12 月 3 日,苏维埃政权单独同德国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基进行和谈。德国代表在会上提出了从俄国割出 15 万平方千米土地作为媾和的苛刻条件,列宁说服党内持反对该条件的人接受了这些苛刻条件。1918 年 3 月 3 日,苏俄同德国等国在布列斯特签订了和约。和约的签订,使苏维埃政权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赢得了和平喘息时间,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为以后夺取国内战争的胜利和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创造了条件。 苏俄国内战争(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策划、组织俄国境内反革命武装,对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俄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武装进攻。 1919 年 3 月初,盘踞西伯利亚的原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调集 40 万白卫军,在长达2000 千米的东方战线向苏俄红军发动进攻,白军很快越过乌拉尔,占领乌法,逼近喀山,侵入伏尔加河流域。与此同时,英法联合舰队进入黑海,英国干涉军占领巴库。在这危急时刻,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出“一切为了东线”和“必须全力粉碎高尔察克”的号召,得到人民积极响应,大批党团员带头奔赴前线。6 月初,红军解放乌法,8 月,解放乌拉尔,击败捷克叛军。11 月 14 日,攻占高尔察克老巢鄂木斯克,高尔察克率残部东逃,年底在伊尔库茨克被活捉(次年 2 月被处决)。 正当东线战事激烈时,1919 年 6 月底盘踞高加索的邓尼金白军开始北犯察里津。这时,列宁又发出“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的号召,斯大林奉命到南方战线加强领导,红军主力也由敌人后方调至奥寥尔、沃罗涅日前线,准备发动反攻。红军在南线连战连捷,收复大片失地。1920 年 2 月初,红军已将邓尼金白军主力全部歼灭,邓尼金逃往国外。帝国主义组织的第二次武装进攻被粉碎。 在高尔察克和邓尼金发动进攻时,尤登尼奇白军也于 1919 年 5 月中旬,向彼得格勒发动进攻。为制止尤登尼奇进攻,俄共(布)中央迅速调集兵力,先平息内部叛乱,接着于 6 月下旬转入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