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城镇化回归人文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

城镇化回归人文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_第1页
1/5
城镇化回归人文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_第2页
2/5
城镇化回归人文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_第3页
3/5
城镇化回归人文是历史与逻辑的必定城镇化回归人文是历史与逻辑的必定 城镇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一项历史任务,在许多场合甚至被给予了重要的政策意义。然而,究竟什么是城镇化?人们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人将城镇化理解为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其规模的扩张,即空间城镇化;有人将城镇化理解成农民进城,即人口空间转移的城镇化;还有人将城镇化理解为空间载体和社会人口的双重城镇化,即空间与人口叠加的城镇化,等等。 一、城镇化并非空间概念而是人文范畴 诚然,城镇化可以有不同的实现路径和表现出不同的特色,而且作为一个科学范畴,也可以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其做出不同的定义和阐释。但是,城镇化究其实质而言,应当是社会人文范畴而不应将其定义为空间概念。假如将城镇化定义为空间概念,那“化”的最终结果将是所有地域空间都成了城镇,没了农村也没了农业,这显然不靠谱。至于有的地方从空间概念出发提出“全域城镇化”那就更不靠谱了,陆域可以城镇化,全域之中的海域和空域又如何城镇化? 之所以将城镇化归结为社会人文范畴,关键在于城镇化是人类历史进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变迁和人文现象。城镇或城市已有数千年历史,其间无论是欧洲漫长的中世纪还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都曾有过许多城镇和城市存在,但却都未能出现世界近现代史上才发生的城镇化或城市化现象。究其原因,城镇化或城市化不仅是人类社会进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这个阶段的到来又是与工业化联系在一起的。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最大不同,就是要求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集聚,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我们今日所讨论的城镇化或城市化问题的起点。在这个过程中,城镇或城市成为劳动力及其家庭人口集聚的空间载体,但由此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人口在空间上的位移那么简单。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使人类文明从以往的农业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是一次重大的社会人文演进,并由此开启了人类的现代化,如马克思所言“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 从世界范围观察,城镇化或城市化是任何国家进入现代化都绕不过去的必经环节,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城镇化或城市化水平很低的国家实现了现代化,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都在 70%以上。2025 年我国城镇化率为 52.57%,但这其中包括了 2.6 亿进城务工的农民,按户籍计算的城镇化率只有 35.29%,远低于 52%的世界平均水平。假如城镇化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城镇化回归人文是历史与逻辑的必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