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短时间内慢一点,也不要机械式的快在成长过程中仅仅追求时间上的快慢是无意义的,我们需要的是突破,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短时间内慢一点,找到围城的出口,提高信息渠道的质量,然后再重新加速。 今日这篇写写我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希望能给马上就要投入工作的你一点点启发。 这个问题是:“成长的快慢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最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宁可短时间内慢一点,也不要机械式的快”。 从小我就对计算机很感兴趣,十年前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对编程比较着迷。当时学校发了一本 C 语言的教材,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就全部看完了。 然后在宿舍用自己的电脑不断编写和测试着各种程序,每次运行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我总是充满成就感。 没过多久,那个学期的内容就被我全部学完了,编写一般的简单程序也都不在话下,考试就更不用说了。 就这样,我以为自己的技术已经很厉害了,学校的课程已经满足不了我的需求,于是我到外面报了一个编程培训班。 跟我同班的都是一些即将找工作的大四学生以及一些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他们就是程序员。 在那个为期八个月的培训中,完全颠覆了我对技术的理解。原来我知道的东西那么有限,我掌握的技能是那么的浅显。 在学校自学的阶段,我的知识内容全都来自于书本,而教材这种学习载体只会教给你最基础的原理和概念性的东西。一旦进入实战的环节,会发现这中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而在职业培训班,基本都是奔着提升工作技能或者就业去的,所以学习内容和实战项目更偏向于实际应用,遇到问题的层次和密度自然就比在学校高。 那个时候,我以为在学校的我已经很快了,实际上我犯了一个错误。 我只是在自己的围城里机械式的转圈,一直没有走出去。我的信息渠道受阻了。 而走出校门的那次学习,让我真正慢了下来,重新整理知识体系,重新建立学习路线,原来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有很多。 短时间内慢一点,找到围城的出口,提高信息渠道的质量,然后再重新加速。 五年前我参加创业,在 2025 年那个时间点,互联网医疗是最热的创业领域,创业团队和资本都迅速加入到这个赛道。 假如用今日的结果来看,那时候大部分人都对互联网医疗有了过高的期待以及乐观的预期。 互联网医疗不可能像其他领域一样迅速改变一个行业的规则和运行机制,也不会像打车和外卖一样快速扶植巨头的崛起。 其根本原因就是供需结构以及行业规则。 医疗行业的核心问题是供需结构性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