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破(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多种解法本章概念、公式较多,对于某些问题解题方法也多种多样,因此需要我们能够熟练的理解掌握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各公式之间的推导与转化,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通过一题多解的练习,拓展思维、建立知识体系,在解题过程中学会甄别判断,优化选择.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多种解法方 法分析说明一般公式法一般公式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推论三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一般以 v0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与正方向相反者取负平均速度法定义式 v=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 v=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速度法利用“任意时间 t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即 v=v,适用于任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求解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图象法应用 v-t 图象,可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变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推论法(Δx=aT2)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 Δx=aT2求解转换参考系法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地面为参考系,但在某些存在相对运动的问题中,选择某一个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会使解法更简便 例 1 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第 5 s 内的位移比第 2 s 内的位移多 3 m,求物体的加速度.[解析] 解法一:基本公式法设第 1 s 末的速度为 v0,t0=1 s,有:x2=v0t0+atx5=(v0+3at0)t0+at又 x5-x2=3故 a=1 m/s2解法二:中间时刻速度法第 2 s 内中间时刻 vt1=,其中 t1=1.5 s,t0=1 s第 5 s 内中间时刻 vt2=,其中 t2=4.5 s,t0=1 s根据加速度定义有:a=== m/s2=1 m/s2.解法三:推论法x5-x2=(5-2)at,∴a=1 m/s2解法四:图象法根据 v-t 图象的性质知“面积”S1表示第 2 s 内的位移 x2,S2表示第 5 s 内的位移 x5t0=1 s,则 x5-x2=S2-S1=3at=3,∴a=1 m/s2.,方 法分析说明一般公式法适用范围广,不需要满足某些特殊条件,但公式个数较多,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选择恰当的公式列方程求解.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v=,故对于已知初速度和末速度(尤其是初速度、末速度为零)的情况,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