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仿句训练: 联想与诗意齐飞,妙语共佳句迭出 有这样一道诗句仿写题:“雨滴到底有多轻/落到桃花上/轻轻地为桃树抹上了一点口红” 我们在让学生练习这道试题时,发现不少人在看到题目后出现了思维的真空状态,茫然不知所措,当然更谈不上去仿写出高质量的语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跟他们平时心浮气躁、遇到问题缺乏冷静思考这一不够稳定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事实上,只要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下这道题目,就会发现:尽管它并没有明确地提出具体的解答要求,但是由于它本身具有即景启兴、富于诗情画意等特点,因而对它的解答从本质上说,应该与旧时对对子的要求大致相近。据此,我们认为要想快捷准确地解答这道题目,在答题时应遵循以下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认真分析题目所体现出来的语言特点,明确其隐含的具体答题要求。由于这道题目的语言表达特点是:先是点明雨滴“轻”的特点,接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其进行富有诗情画意的联想,然后再据此写出清新可人的妙语佳句。因此我们在答题时也要一定做到两点:一是要把握准自己所选事物的有关特点,二是要善于运用拟人手法对自己所选事物的特点进行富有诗情画意的联想,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大体符合题目解答要求的语句。 其次,要联系有关对对子的基本要求,迅速地拓展解题思路。对于这一题,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栽花对种竹”、“桃红对柳绿”等一些关于对对子要求的常识内容,很快地从中得到启发,并从一些常见的词语组合(如花草树木、天地山水、春夏秋冬、木火土金水等)当中找出解答本题的思维感触点,然后再对其进行全面地思考,迅速地拓展思维的深广度。 再次,要密切联系自己熟悉的具有相关语言特点的妙语佳句,直接获得解题的灵感。对于这一题,我们可以通过联想“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 “肥不过春雨,瘦不过秋霜”、“夜里南风起,小麦覆垄黄”、“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无忧,因风皱面”、“车窗似镜屏,摄进千片诗情画意;公路如玉带,牵来万里绿水青山”、“雪落缸口,天赐一根玉带;月照井底,地献一颗明珠”等好多带有拟人表现手法特点的妙语佳句,从中迸发出解答题目的灵感,从而写出许多基本符合题目解答要求的语句。 最后,对写出的答题语句进行“深加工”,使之完全切合题目的解答要求。 结合上述几点,我们就可以轻松而又自信地写出以下这些完全符合解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