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话题作文选材技巧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此话语虽然普通至极,但仔细品味,却会使人想起一个问题来:蜜蜂能在众多的花粉中酿出蜂蜜来,那么,我们在众多的材料面前怎样去选择材料,写出佳作来呢我认为,我们在写作时,应像蜜蜂那样勤于博采,占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并善于精取,提取精华,从而写出具有新意味的佳作来。 一,勤于博采,解决“无米下锅”的危机。 长城的壮美体现在一块块古砖有次序的排列,金字塔的雄奇表现为一块块垒石有规则的组合,而文章的优美则表现为一则则材料按文意巧妙的有机结合。应试作文犹如营建一座高楼大厦,这座高楼大厦要建得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建筑师就必须具有识材、选材、用材的能力。在应试写作中,我们写出来的作文要使阅卷老师“信服、佩服、折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占有第一手材料,以解决“无米下锅”的危机。《风,可以穿越荆棘》(2004 年全国高考卷四川满分作文)一文,作者为了说明“生命如风,风可以穿越荆棘”这个主题,选取了苏轼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辗转难安。当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时,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顿时随风而散,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梵高耗尽心血作画,竟一幅也卖不出去,心里充满了无限的痛苦,当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向日葵田地时,那阵被阻挡的风发出愤怒的吼叫,继续向前,全然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的身躯,最终它们成功了。梵高受到了启发,于是他也成功了,《向日葵》等画作在他死后不久,直至今日,成了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这些与风有关的事例,典型而又具有说服力,显示了作者运用语言材料的深厚功力。试想,如果没有作者平时的勤于博采,在应试作文时能胸有成竹,召之即来,运用自如吗! 二,注重新颖妥贴,避免陈旧乏味。 在选择材料时要做到新颖妥贴,避免陈旧乏味。据载,在宋代,宋徽宗赵佶喜爱绘画,于是就把考绘画列为科举制度的一部分。一次,主考官出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怎样表现这个主题呢?怎样把这个古寺“藏得”更好更妙呢?有的人在崇山峻岭间画上一座古庙,有的人在茂密丛林中伸出庙的一个角,或露出一段残垣断壁,但主考大人都不甚满意。另有一位画家则独辟蹊径:画面上画有崇山、清泉,还有一个老和尚正一瓢一瓢地将泉水舀进桶里。画和尚而不画庙,有和尚则必有庙,这就把这座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