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周 星期一哲言行道不求无魔,道无魔则誓愿不坚。 ——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解读]《西游记》中唐僧经历了八十一难才取回西天的佛经,每一难都是魔的干扰,也都是严峻的考验。不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苦难才证明了唐僧坚定的宏誓大愿吗?倘若不经磨难,一帆风顺,那还能称为宏誓大愿吗?什么是魔?表面看,是外来的妖魔鬼怪;实际上,是内心的私心妄念。修道学佛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克服自身各种妄念的过程。妄念一起,魔障立现;妄念一消,魔障立斩;妄念一净,魔障绝迹。所以,修行佛道不可能无魔,惟有在不断斩除各种魔障的过程中,逐步地成就佛道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金兰生纂集之《传世言》[解读]自己不能珍重自己,势必轻浮浪荡,遭到侮辱便是咎由之取;自己不能警戒自己,势必骄横放纵,招来祸端也就在所难免;自己不曾骄傲自满,势必虚怀若谷,各种教益自然兼收并蓄;自己不曾自以为是,势必敏而好学,万事万物就能广知博闻。可见,环境因素虽然错综多变,但关键还在于自己。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金兰生纂集之《传世言》[解读]世人每每感叹“做人难”,其实做人并不难,问题在于自己如何做人。每遇一件不顺心的事,就抱怨社会之不公允、他人之不宽厚,种种烦恼便会郁积心中,哪来宽慰和愉悦?反之,不怨天,不尤人,凡事检点自己,心量便能不断拓展,以至可容万事万物,像这样宽宏大度,还有什么烦恼可言?这里举个例子,谁都知道细菌病毒是有害的东西,但若处理得当,却能化害为利——疫苗是什么?不就是经过处理的细菌病毒吗?把这种数量不多、活力不强的菌毒输入人体,让人的抗体把它消灭,于是就得到了相应的免疫力,这不正是化害为利吗?如此看来,不仅营养食品有助于滋补身体,而且细菌病毒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天下万物哪一样不可容纳、不可利用呢?还有不少人,自己随波逐流,还美其名曰“新潮”,其实何异于浮萍?既是浮萍,没有根基,自然身不由己,驱之东则东,驱之西则西,完全听任环境的摆布,岂能不感叹“做人难”?反之,那些苍松翠柏,根深叶茂,“咬定青山不放松”,像这样扎根于大地,不畏乎风雨,顽强自主,傲然屹立,何叹做人之难?w.w.w.k.s.5.u.c.o.m诗词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提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赏析]这首词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