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案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在鉴赏诗歌时,无论是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鉴赏,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读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微点突破一 抓住情语分析感情所谓“情语”,就是诗中能直接或间接表明作者情感的语言。对于考生来说,能抓住并品读“情语”,是准确、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最可靠途径,也是一种“看家本领”。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情语”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当然它首先指“诗眼”,抓住“诗眼”,事半功倍。其他如含有“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显性“情语”是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隐性“情语”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但至关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情语”,如冷、暖等,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语”。另有一些典故语,需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其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独”等,也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隐性“情语”。弄清楚隐性“情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就如同拨开疑云迷雾,能让真相充分显露。如何抓住“情语”呢?显性“情语”一般会在标题、正文中的首句(联)及尾句(联)中出现,一定要盯住这些“情感”部位。隐性“情语”一般藏在正文描写景物等的语句中,多在中间部位。有时也会在注释里出现,所以寻找时要特别细心。 知识储备明确诗歌情感需要注意的特殊词语1.不那同“不奈”,即无奈。如:晴烟漠漠柳毵毵(读 sān sān,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古离别》)2.处表时间,意思是“……的时候”。如: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等闲(1)平常。如:眼前一尊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张谓《湖上对酒行》)(2)随便。如: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再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3)无端,平白地。如: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