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涉及较多的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果处理不好,学生不易把握教学重点,使本课流于形式,好看不好“用”。因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把文化事业的曲折历程理清,而且必须结合“双百”在实际贯彻过程中的应用帮助学生认识到造成曲折的原因。本课内容围绕建国初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等三个方面展开。“双百”是文化事业发展正确的方针和根本保证,“二为”是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它们都是符合中国当时国情的。通过讲述文化事业三阶段发展的曲折从史实角度证明了什么时候依据它们办事,什么时候文化事业就发展的比较快。文革离它们越远,甚至偏离,对我国的经济造成的危害就越大。真正理解了这一特征,就为下面的课程作好了铺垫。【重点·难点】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内涵难点:“双百”方针提出的原因及贯彻的经验教训【教学方法】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可采用谈话法,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提问。教师课堂上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要充分运用教材好课本的内容和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搜集的数据、资料、图片和影视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个更直观、全面的了解。要多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学会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二千年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曾有一个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时代。二千年后的 20 世纪50 年代,也出现了一个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的时期,我国科学发展、文学艺术进入到一个繁荣时期。毛泽东说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讲授新课】本课结构:建国以后(五六十年代)—文化繁荣文革时期(六七十年代)—文化凋零改革开放(1978 年后)—再现繁荣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1 1)国际: 1956 年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课件展示:50 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 1956 年 2 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苏共二十大暴露出苏联体制的许多弊端,其中包括针对文艺和科学工作的种种清规戒律造成的对知识界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挫伤。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