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必修Ⅰ第 16 课,主要讲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意义、影响。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讲述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通过补充材料、整合课文内容来说明五四运动的爆发重要原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它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第二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讲述五四运动的经过、结果,主要按课文讲述,不必补充材料。第三目“五四精神”,讲述五四运动的意义、影响,这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学中,通过多角度的材料呈现与解读,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五四精神,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它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推动了历史的进程。【学情分析】一般特征: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喜欢探究,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与较强的表现欲。初始能力:(1)五四运动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的内容,因而,他们对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经过、爱国主义精神较为熟悉。这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也是理解本课重点、难点的基础。(2)经过半个多学期高中学习生活的适应和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3)分析问题的能力较低,广度、深度不足。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使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对材料的解读和判断能力也在逐步提高。【设计意图】一、以“中国梦”作为主轴,用近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及追梦寻路导入,中间探究中国人在世界变革大潮中的道路选择的原因及影响,最后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现代化建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来呼应,来点题——以习近平主席的中国梦开始,又以习主席的中国梦结题。二、两个大视角看五四运动:1、把五四运动放在世界现代历史的大背景下看;2、把五四运动放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大历史潮流看。三、用四个史观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五四运动:1、全球史观,2、社会史观,3、革命史观,4、现代化史观。四、选择史料尽最大努力采用第一手史料,慎用影视作品。五、尽力将理性分析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本课学习,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把爱国主义与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激发其爱国心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从而成为真正有思想的爱国青年。【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老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