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课 改革迫在眉睫 [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目标导航] 1.了解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社会矛盾出现的原因、表现及影响。(重点)2.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重点)3.探究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汉族文化的途径及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难点)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崛起(1)背景: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2)北魏建立:386 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迁都:398 年,拓跋珪迁都平城,次年,正式称帝。2.统一黄河流域(1)统一:439 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2)影响① 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② 为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3.拓跋珪封建化改革内容影响经济实行编户,使部落成员定居下来;计口授田,劝课农桑推动拓跋部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政治仿汉制设官;汉族儒生在北魏受到重用,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思想北魏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思维点拨]1.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尖锐,北魏统治集团与各族人民的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2.拓跋部封建化的主要途径是与汉族士人相结合,吸取汉族传统的统治思想、经验和政治制度。拓跋焘统治时,将这种融和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1.社会矛盾激化(1)基层统治方式:实行的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农民负担沉重。(2)赋税制度: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社会矛盾激化。2.民族矛盾激化:没有处理好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矛盾激化。3.社会危机严重: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各地人民起义不断。[易错提醒]正确认识宗主督护制的实质宗主督护制是官府与地方豪强势力勾结、镇压民众、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方式。[思维点拨]北魏前期的经济、政治改革,本质上是落后的制度与中原先进生产力的矛盾、民族压迫政策与民族融合趋势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北魏统治者不得不正视的现实,迫使他们进行改革以摆脱危机。三、冯太后和孝文帝1.冯太后(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亲自督促孝文帝学习儒家经典,使其接受汉文化。2.孝文帝(1)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