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兴洋思中学参观考察学习报告溪潭中学缪立民随着1994年《洋思之路》在《中国教育报》和《江苏教育报》的发表,XX省XX县区天星镇洋思中学一下子沸腾了,洋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教育理念,闻各遐迩。这次我们教育局组织中学校长到洋思参观考察学习,走进新迁XX县区的洋思中学,听校领导的报告,随堂听课,体味校园文化氛围,收获不少,感受颇深,今天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老师们汇报。一、洋思的过去与今天1、原始情况:三个“三流”洋思中学创办于1980年,是当时六村合办的一所联办初中,校园总面积7亩,总投资2.4万元,修建二排平房,招收5个班20多名学生,共有14位教师,其中2名是公办教师,4名民办教师,8名代课教师,所招学生都是洋思村周围的几个村的村小学生,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操场,学校设备一无所有,一句话,当时的洋思中学是一所地地道道的三个“三流”的落后,薄弱,偏僻的乡村初中,设备三流,师资三流,生源三流。“春天的野草,夏日的流萤,深秋的竹,严冬的风”正是当年洋思中学的四季风景的写照。2、今天的洋思:“六多”学校洋思人在蔡林森校长的领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创立新的教学模式,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新理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洋思中学全体师生20多年来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追求,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所村联办如今发展成为60多个班级,3400多名学生,300多名教师,校园占地207亩的“中国名校”,由原来的三个“三流”学校转变为“六多”学校,一多:外地学生多,每年在洋思就读的学生约3400人,其中外地学生占85%,他们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二多:即洋思中学考察参加学习的人多,每天约有500来名来自全国各地第1页共7页的领导或同行,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到洋思中学参加考察学习人数多达70万人次。三多:洋思中学干部、教师外出讲学,上课的次数多,现在全国除海南、台湾省外其他地方都去过,至今已有500多处。四多:宣传报道介绍研究洋思的文章多,只要打开手上的教育杂志或点击教育网站,就会发现介绍洋思中学的文章很多。五多:学习借鉴洋思经验的学校多,受益的学校也多。由于洋思经验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且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很多学校都开始有针对性地学习洋思经验,这些学校有大城市的、有小城市的、也有山区的、贫穷地区的,有公办也有民办学校,有初中学校,也有小学、高中乃至大学,像杨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有教育部门的,有非教育部门的,很多学校学习洋思经验后,受益很多,由薄弱校发展为先进校,像XX省乌拉特旗五中,本是一所三流学校,从1998年开始该校每年派两批人员来学习,通过消化吸收洋细经验,学校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内蒙学习的先进学校,被誉为“塞外洋思”,XX省衡水中学、XX省启东中学等与洋思联谊的学校,现都是全国知名学校,XX市第26中学是当时该市最差的一所学校,后来通过学习洋思经验,各项指标都达到一流水平。六多:学校获荣誉多,“中国名校”是最高荣誉。蔡林森校长两次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2004年应温家宝总理邀请,蔡校长参加国庆55周年天安门观礼活动,蔡校长先后获“全国劳模”、“中国十大名星校长”等。那么洋思人是如何用聪明智慧和辛苦汗水创造出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乡村教育奇迹。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洋思中学的教育理念洋思中学从校长到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信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他们从相信学生“人人都能学好”的信念出发,从不拒收学生,从不选择挑剔学生,从不嫌弃一个差生。校长蔡林森常说这样的话:“教师一届学生没教好,还会有下一届,而家长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把孩子交给你,就期望你100%地成功,我们必须100%地教好。”他们认为“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根据农民种田论:如果庄稼种不好,农民从来不怪庄稼,总是责怪自己,没有及第2页共7页时施肥、浇水,没有进行科学管理。从此,学校坚持每年层层建立责任制,把“包”先生请进学校,请进课堂,千方百计地确保教好每一位学习,坚持不分快慢班,把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分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