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大屏幕投影1)标题:永远的长征静安区上海市育才中学山昌岭同学们:说起“长征”,根据以前的学习和了解,大家想到了什么?学生: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一方面,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着各种困难和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凭借卓越的智慧和顽强意志,红军又克服了这些困难和被动局面,最终使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那么,红军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面临着什么样的被动局面?他们又是凭借怎样的智慧和顽强意志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并摆脱了被动局面呢?(教师板书):一、史无前例的困难和被动局面我们首先来看两幅图片,分别是1931年的毛泽东和长征出发前毛泽东的形象。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大屏幕投影2):1931年的毛泽东和长征出发前的毛泽东照片及相关材料:“1934年秋,毛泽东40岁。他双颊深陷,憔悴消瘦,黑发长得几乎齐肩,两眼炯炯发光,颧骨高耸,看上去很难受。……”——(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从1931年到1934年,仅仅三年的时间,毛泽东的形象、表情和精神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学生:以王明、博古为首的“左”倾错误领导人掌握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毛泽东被剥夺了政治领导权和军事指挥权,所以,……(教师板书):1、政治上,“左”倾错误泛滥毛泽东被剥夺了政治领导权和军事指挥权后,负责指挥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的是王明“左”倾错误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其中,李德是实际的军事指挥者。(大屏幕投影3)博古、李德图片及简介:博古:原名秦邦宪,曾留学苏联。时任中共临时中央总书记,是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主要执行人。李德,奥地利人,原名奥托·布劳恩,笔名华夫,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3年9月,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担任军事顾问。根据当时给李德做翻译的伍修权回忆:(大屏幕投影4):“李德在担任我党军事顾问时,推行的完全是军事教条主义那一套,他根本不懂得中国国情,也不认真分析战争的实际情况,只凭他在军事学院里学到的课本上的条条框框,照搬到我国,搬到苏区,进行瞎指挥。……在整个第五次反‘围剿’中,都是按李德那一套进行的,什么‘短促出击’、‘两个拳头作战’、‘御敌于国门之外’,建立正规军打阵地战等等,完全是一条不切实际的错误的军事路线。”——伍修权《我的长征回忆录》与毛泽东等在前四次反“围剿”中的军事战略相比,李德的这一套会给红军带来什么严重后果呢?第3页共7页第2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页学生:在李德的“瞎指挥”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而告终。红军在中央苏区已无立足之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教师板书):2、军事上,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湘江之战,红军损失过半就是在这样一种极其严峻的军事形势和极端被动的政治局面下,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8万余人被迫开始了长征。蒋介石早已觉察到红军战略转移的意图,在长征路上设置了四道封锁线,调集重兵进行围追堵截。红军虽然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但伤亡惨重,尤其是湘江之战,打得空前惨烈。(大屏幕投影5):红军血战湘江纪念碑及相关材料:“湘江这一仗,从十一月二十五日到十二月三日,打了一个星期。根据多数人的记述,这是一场灾难。刘伯承写道:‘虽然(红军)最终渡过了湘江,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折损过半。’……久经战斗的红军指战员经过湘江一战的惨败之后,个个义愤填膺。这种愤慨将化为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情绪。”——(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久经战斗的红军指战员经过湘江一战的惨败之后”,为什么“个个义愤填膺”呢?学生:因为他们原来在毛泽东等正确的军事战略指挥下,灵活机动,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