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年高考概况1.题目难易适中,考生选择该专题得分率中等。2.从考查内容看,判断交通网络及特点和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情况考查较多。3.题型比较灵活,选择、分析等都有。二、马年高考策略1.加强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2.加强贴近高考的典型题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三年高考回放1.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选择及区位分析(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方式项目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管道运量大―→小运量大、损耗小、平稳安全、易管理运速慢―→快运价低―→高灵活性差居中最好好最差连续性最差好居中差最好成本投资少投资大、占地广居中投资大投资大(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方法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最适用的范围,在选择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大小、重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因素,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进行选择。具体图解如下: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运输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实际交通状况,即现有交通条件;尽量减少调运过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的环节和重复运输。(3)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在布局时都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①铁路线、公路线建设的区位因素区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公路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频率及其强度,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方面技术因素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产生的障碍,保证车辆运行安全②港口、汽车站、航空港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港口汽车站航空港自然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受地形、气候、地质、因素平原地形对港口提供淡水、空间布置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水文等影响较大经济社会技术因素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运作服务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选址要求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有方便联系的地方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距城市较远的地方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1)聚落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与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的变化密切相关,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①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②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速度的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及交通运输条件、城市规划等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制约。而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一个城市新建一条交通干线,城市就会以此为主要发展轴向外扩展而影响城市形态,而一条交通干线的衰落也会导致其附近城市发展缓慢。因此,交通运输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①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影响②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