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限时集训(三)(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20年,中国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创办共产党的准备工作。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上海有《劳动界》,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这种做法()A.与当时中国的国情基本不符合B.反映了党的创立者缺乏政治经验C.使中国革命道路走向中国特色D.体现了党的创立者的群众路线观D[由材料“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可知,这种做法体现了党的创立者重视劳工的群众路线观,故选D项。]2.20世纪20年代初,北洋政府渐失驾驭力,而南北大小军阀已实际形成占地而治的割据局面。对此,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人创办的机关报《向导》发刊词中说:“现在大多数中国人民所要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这说明当时()A.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中国共产党已认识到国情形势C.国共合作成为社会共识D.中国共产党酝酿民主革命纲领B[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军阀混战,人民渴望统一与和平,中共把握了人民的需求,说明其认识到国情形势,故选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国内的混乱局面,没有体现民族危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共合作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并且1922年7月中共二大已经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D项。]3.在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杭州西湖会议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要求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是,“大多数与会者反对马林的提议,认为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中共党员加入进去,与资产阶级混合,会丧失党的独立性”。材料说明当时()A.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间的关系十分紧张B.共产党对当时国民党性质缺乏理性的认识C.资产阶级已经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D.共产国际对当时中国时局的判断严重错误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在当时是革命的政党,是代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政党,但是,依其阶级属性来判断加入国民党会丧失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对国民党仍缺乏理性的认识,故B项正确。]4.1927年8月,毛泽东指出:“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定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应去广东而应上山。”该思想()A.否定了八七会议上作出的决定B.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认识C.是国共对峙局面形成的结果D.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D[该思想体现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上山”也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D项正确。]5.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要求“普通党员的政治教育,一般的应当包含: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工作;乡村工作;争取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这表明,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党性教育()A.强化贯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侧重提高普通党员的军事水平C.强调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D.注意结合敌后抗战的实际需要D[抗日根据地大都在敌后,情况复杂多变,根据“统一战线政策工作;乡村工作;争取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可知,中共对党员的教育既强调坚持统一战线原则,又重视灵活多变,符合敌后抗战的复杂形势需要,故选D项。]6.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人民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选举各级代表,各级代表会选举政府人员。”这一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边区苏维埃政权B.落实重庆和谈的民主建国要求C.探索新民主主义宪政D.团结民主力量以赢取解放战争C[材料中所说的是1946年在陕甘宁边区颁布《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通过规定中的“人民代表会议”可以得知其为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探索,故选C项。]7.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