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练命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我与朋友一起到海边游玩,花50元钱买了两大袋漂亮的贝壳,觉得十分合算。但很快就发现这两大袋贝壳成了压手的累赘。正头痛时,发现一位与我们一样手提两大袋贝壳的老太太正蹲下身来,用双手在挖一个沙坑,然后把两袋贝壳放进坑里。朋友忍不住逗她:“阿姨,您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藏宝物,不怕被人偷走吗?”老太太一边往坑里填沙一边快活地说:“待会儿我走了你们就来偷吧!”朋友对我说:“要不,咱们也这样吧?”我摇摇头说:“跟那个坑比起来,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手。”就这样我们一直拎着这两大袋压手的“宝贝”在海边戏水。说实在的,获得“宝贝”的喜悦渐渐被守卫“宝贝”的辛苦消磨殆尽。回程路上,走到老太太的藏宝之地,我和朋友不由得停下脚步。趁人不注意时,我将手中的长柄伞猛地往下一戳,“嚓”的一声是金属碰到贝壳的声音!“还在!”我和朋友异口同声地喊出来。望着手中沉甸甸的“宝贝”,我忽然明白了很多……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完成作文。1.信任危机让人累材料中“我”说:“跟那个坑比起来,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手。”正是因为缺乏对别人良知与道德的信任,“我”才坚决不学老太太的做法,而让“宝贝”变成了自己的累赘,更让获得“宝贝”的快乐变成一种“累”。2.舍得之间明得失材料中的“我”因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宝贝”,只好拎着压手的“宝贝”在海边戏水,可以想见戏水的乐趣自然无法畅快享有。如果“我”索性将“宝贝”舍弃一边,尽情戏水,与大海亲密接触,海边之行将会更充实。“舍”是为了另一种“得”,而一味在意“得”,却有更大的“失”。3.真正的拥有材料中的“我”对于“拥有”的理解是狭隘局限的。“我”只认定抓在手里的才算是拥有。其实,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真正的拥有应该是精神上的收获。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会既有获得美丽贝壳的快乐,又有戏游海水的体验之乐。4.善意的视角材料中的“老太太”虽然属于从属地位,却颇具亮点。首先掩埋“宝物”时坦坦荡荡,不避众人,再者面对调侃,豁达洒脱。“待会儿我走了你们就来偷吧!”玩笑之语,透露出一种善意与豁达的处世态度。5.学会判断这则材料中的“朋友”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他代表了一种众人心理。这种人缺乏自我判断力,容易从众。看到老太太的做法,他觉得可以效仿。当“我”表明立场后,他也顺应跟随。没有自主判断的人最终不会有真正的快乐。6.懂得分享7.不要只在意手中的东西8.快乐是什么9.学会统筹10.人心向善素材一:疑人与知人有一次,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有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回一些米,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起身说:“刚刚梦见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煤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啊。”【素材化用】这段文字讲的是“知人”不易,孔子这里的“知人”不局限于了解别人,也指认清自我。正是孔子有疑人之心,才会对颜回产生误解。但是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敢于正视自我,勇于反省自己的疑人之心,认识到在这种疑人之心的支配下自然无法全面了解人。素材二:赚钱与捐钱香港影视大亨邵逸夫安详离世了,享年107岁。他是名副其实的娱乐之王,打造了邵氏、无线两个雄冠亚洲的影视王国,缔造“东方好莱坞”,拍了1000多部电影,鼎盛时拥有200多家电影院。离开他,华语电影、电视、娱乐历史无从写起。他一手打造了《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经典电视剧,一手捧红了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周星驰等娱乐巨星。他的人生故事,比他的电影更为精彩。留在历史记忆中的邵逸夫,还有一个要素,那就是慈善。从1972年66岁开始,他从一个影视大亨逐渐转为慈善大使。邵逸夫的慈善事业,最鲜明的特点是集中于教育领域,据中国教育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