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惠州调研)形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观念的社会背景是()A.小农经济盛行B.闭关锁国政策推行C.商品流通不畅D.传统手工产量不高2.(2013·执信中学期中)《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中国人最早养殖这“六谷”“六畜”的时代是()A.原始社会末期B.西周时期C.战国时期D.明朝时期3.(2013·汕头摸底)“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4.(2012·烟台一模)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有官窑58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生产规模宏大。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A.保证朝廷有丰富的财政收入B.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C.显示朝廷的威严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5.(2012·宿州质检)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6.(2012·广东六校联考)下图出自《天工开物》。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①农业精耕细作②农业技术先进③农民辛勤劳作④水利设施的完善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7.(2013.湛江二中月考)《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8.(2012·佛山检测)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符合诗中描绘的是()A.江南手工作坊生产B.筒车用于山地灌溉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D.江南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9.(2013·广州冲刺)观察下图,图中所示工具主要用于()A.农业灌溉B.农业播种C.鼓风冶铁D.手工纺织10.★右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其配文注解为“鲁智深来到五台山福地牌楼前的小市镇买些酒吃,听到叮叮当当的去处,却是三个人在那里打铁,他进去说打禅杖和戒刀”。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是()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11.清代广东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①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②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③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④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2013·云浮中学月考)“官哥汝定钧,一片值千金。”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仅次于官窑,排在第二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哥窑属于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代表当时最高水平C.宋代手工工场生产发达D.瓷都景德镇瓷器开始大量出口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2·温州一模)制瓷业被称为“土与火的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智慧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