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下限时集训(三十五)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很多地理分界线是占有一定宽度、逐渐过渡的。下图示意中国某重要地理分界线(过渡带)分段分布。读图完成1~2题。1.该地理分界线最有可能是()A.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B.落叶林与常绿林分界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D.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2.影响该线各段南北宽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地形地势D.海陆分布3.(2016·湘潭模拟)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2016·淄博模拟)读图回答4~5题。尼罗河三角洲示意图黄河三角洲示意图4.对两地自然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A.两地气候类型相同B.两地河流的结冰期相同C.形成两地的外力作用相同D.两地植被景观相同5.对两地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石油资源丰富B.人口均占本国的20%左右,劳动力丰富C.均大面积种植棉花、水稻等农作物D.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相同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6~7题。6.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2016·喀什模拟)读我国某温带地区不同生态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回答8~9题。8.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农牧结合区>草甸草原区>荒漠草原区B.该地不可能出现水土流失C.荒漠草原区人口总数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质量好D.草甸草原区植被覆盖率高,不会出现扬沙、沙尘天气9.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A.利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发展马铃薯等无公害蔬菜种植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油料作物产量C.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D.适度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10~11题。10.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C.荒漠扩大——水土流失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1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河口海岸线后退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④通航能力下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6·商丘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中国是非洲第一贸易伙伴国,非洲是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自2008年,中非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和开展贸易。预计到2020年,非洲大陆商机最突出的消费品和服务、自然资源、农业和基础设施将合计创造每年多达2.6万亿美元的收入。材料二非洲轮廓图。(1)简述图示A、B两地区相似的地理特征。(12分)(2)图中F地和D岛屿东部的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并不一致。试分析其差异。(10分)(3)我国与非洲之间往来贸易的主要产品分别是什么?(6分)13.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读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相比,简评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发展的条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