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县“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十二五”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五年。科学编制我县“十二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规划,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及市委、县委提出的发展新要求,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结合我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规划。一、“十一五”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我县在国省市以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推进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方向,着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大力推进品牌建设,狠抓工业节能降耗,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确保我县工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推进工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跨越。五年来,形成了以沱牌公司为代表的沱牌食品产业园区,以美丰股份、美丰集团为代表的美丰化工产业园区,以华纺银华为代表的银华纺织产业园区,以及规划用地11平方公里的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洪城新区产业园区,“一区多园”产业集群发展布局构架初步显现。到2008年底,全县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1.9亿元,同比增长25.1%;主营业务收入112.0亿元,同比增长49.9%;工业增加值37.3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利税总额14.9亿元;2009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达到:工业总产值实现144.3亿元,同比增长29%。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51.7亿元,同比增长35.5%。工业增加值达到47.7亿元,增长28%,利税总额达到19.1亿元,增长28%;与此同时,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截止2009年10月,射洪移动用户超过28万,信息化产业从业人数近730人,围绕移动通信产业价值链,为社会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建设了覆盖全县所有城区和乡镇的光纤和电缆网络,固定电话网络容量10万,宽带网络容量3万,固定电话和宽带通达所有城区和乡镇,3G网络建设一期已经完成,总容量1万线,覆盖县城区和柳树。有线电视网络达1万杆公里,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19.7万户,覆盖率达95%,入户率达87%,农村广播覆盖率达100%,实现了“社社通”。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1、园区产业布局不完善。园区现有企业产业链不完善,产业发展缺乏上下游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长期集中在单一产品制造环节上,上下游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严重不足,导致产业集群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2、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工业经济发展仍然表现为粗放式资源依赖型模式,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对资源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观念不强,产业层次不高,同时受能源、资金、交通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企业的规模扩张进程较为缓慢。3、所需资金、人才短缺。企业融资难依然突出,融资屏障依然存在。工业和信息化投入不足,大的项目较少。射洪工业和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有赖于充足的人力资源,而目前射洪技术型人才短缺、劳动力整体素质相对较差,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人才引进难度较大。4、开发建设不足。射洪目前开发建设缺乏载体,限制了发展空间和速度。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与服务还有待完善,市政建设、生活配套设施尚有待加强。区域内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都比较缺乏,产业发展技术依托薄弱,制约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5、信息化发展速度满足不了需求。由于社会信息交流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例如原有的电缆承载方式受技术原因的限制,已不适合市场需求,另外随着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移动办公和移动上网业务要求不断增加,以3G技术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建设必须加快。二、2010年-2015年射洪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立足射洪实际,通过发展大产业、培育大园区、做强大企业、建设大项目,提升全县综合竞争力,把射洪建设成为成渝经济走廊上最具产业集聚力、品牌影响力、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兴工业强县,不断提高我县信息化水平,走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