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电子政务的模式:政府对政府(G2G)政府部门对法人单位(G2B)政府部门对社会公众(G2C)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D2D)政府对公务员(IEE)信息化管理系统P3851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系统(“金宏工程”)政府财政信息管理系统(“金财工程”)税务管理信息系统(“金税工程”)工商信息化系统(“金信工程”)社会管理:公安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工程(“金盾工程”)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金保工程”)常用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漏洞扫描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黑客诱骗技术、信息伪装技术电子政务规划编制方法:(1)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2)利益相关者分析法(3)标杆分析法.电子政务建设中“一把手”的表现:(1)强力推动型“一把手”(2)有限支持型“一把手”(3)犹豫观望型“一把手”(4)消极应对型“一把手”美国联邦政府下面共有十个监管政府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包括政府信息化促进协会联盟、IT产业顾问协会、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州级信息主管联盟、国家电信信息管理办公室、国家政府官员协会、政府评估组及首席信息化小组等,这些机构统称为“政府技术推动组”。P174美国——政府信息技术理事会英国——信息中心爱尔兰——信息社会委员会、联络局法国——电子与通讯技术局意大利——技术与革新部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外包模式(政府不出资)、ASP模式(应用服务提供者)、BOO模式(建设-拥有-经营政府出资)、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电子政务软硬件采购原则:(1)“国产优先”原则(2)“适可而止”原则(3)“逐步到位”原则电子政务软件选型方法:(1)缺乏认真细致的需求分析(2)在软件价格问题上容易走极端(3)缺乏明确的选型标准(4)软件选型存在偏见政府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一级数据库:包括人口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网络计算技术:是一个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的逻辑集合,网格中间件(网格操作系统)通过聚合这些计算设备、高性能存储器、数据库,甚至包括科学仪器,来为用户提供对计算力随时随地的、透明的、远程的、安全的、可靠的访问。二、名词解释题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是指政府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即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过程。政府信息化的结果是使政府部门能够开展电子政务。有时候,也把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称为政府信息化。政府流程再造:运用现代公共行政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办事效率、行政效能、行政成本、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使得政府部门能最大限度地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政务流程再造要把传统的以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模式转变为以政府客户为中心的行政模式,要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倡导的价值体系为核心。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部门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的,面向社会各界发布政务信息、提供网上政务服务、接受社会监督的一类门户网站。政府门户网站一般要具有信息发布、网上办事、网上沟通、网上监督、城市宣传及网站导航等基本功能。协同政务: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政府部门之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跨部门业务协作,最终通过改变行政管理方式方法达到政府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的新型政府工作模式。政务智能: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进行有效地监控和管理,同时为了增强民众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时效性,及时掌握有效的信息,就必须建立一个可以有效地收集、监测和分析所获得的大量数据的系统。把“商务智能”思想引入到电子政务中进行应用,就产生了“政务智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组成,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确保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技术支撑,是电子政务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绩效评估的管理规范。政府首席信息官(CIO)是一个在政府部门中负责信息技术系统战略策划、规划、协调和实施的官员,他们通过谋划和指导信息技术资源的最佳利用来支持政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