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材料一2012年lO月11日,李克强副总理会见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李克强表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和出口,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欧洲的绿色发展和扩大就业,双方是互有需求、互补双赢的关系。贸易保护是“死胡同”,协商合作才是共赢的大趋势。韦斯特韦勒表示德方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愿继续推动欧盟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欧中贸易争端。材料二2012年10月,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发布一份调查报告,指控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和中兴对美国构成安全威胁。美国一些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在看似冠冕堂皇的指控背后,隐藏着其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打着“威胁国家安全”的旗号,阻碍中国企业在美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拓展,从而遏制中国崛起。对此,《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这一有碍中美经贸合作健康发展、背离事实、满纸偏执的报告,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恶性膨胀,是杯弓蛇影的自我惊扰,同时也暴露了美国这个“法治至上”国家大搞“有罪推定”的丑态。(1)联系材料一,分别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简述“贸易保护是‘死胡同”’观点的合理性。(6分)(2)针对材料二中的现象,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应怎样维护我国企业的利益。(4分)(3)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美众院的做法会对中美经贸合作关系产生影响,但中美经贸关系仍然会向前发展。请你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评析这一观点。(6分)26.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02年~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速注: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②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摘编自2012年9月18日《人民日报》材料二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当前我国工业规模很大,但总体水平较低,还不是一个工业经济强国。我国产业层次低、升级慢、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旧十分突出。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弱。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在一些行业,企业规模小而散的现象比较突出,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缺乏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创新发展压力大。企业税负较重,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面临利润微薄、经营困难局面,无力进行新产品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材料三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根基。当前,我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部分实体经济受到冲击,不少资本转向民间借贷、房地产等市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虚拟经济火爆,实体经济艰难”的局面。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写入了201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并由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召开的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加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金融业要积极为振兴实体经济服务。2012年8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按照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决定取消和调整314项部门行政审批项目,重点对涉及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审批项目进行了清理,体现了我国政府扶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2)结合材料二,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就如何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6分)27.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02—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实际增速比较材料二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476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7703元增加到2011年的21810元。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比2002年降低了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4%,比2002年降低了5.8个百分点。材料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民生优先,通过逐步推进分配领域的各项改革,提高劳动工资最低标准,提高退休工资,不断提高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水平和覆盖面,三次调高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