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概述-----我国食品安全技术现状与优先发展对策及食品安全相关的几个问题0关于食品三要素(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室,任一平,)食品的安全和营养是人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作为食品,首先要保证其安全,即不得含有毒有害物,要保证食品在适宜的环境下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减少其在食物链各个阶段所受到的污染,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此外,还应保证食品应有的营养和色,香,味,型等感官性状,无掺假,伪造,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的要求.食品安全的定义有政治学,经济学的定义和自然科学的定义:前者为食物安全(粮食安全),即满足供给保障问题;后者主要指对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影响.从此定义上可以明确食品应具备的三大要素为安全,营养和食欲.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本身对食品消费者的安全性,即被污染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影响.食品安全完整的概念和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1.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需要政府,农牧鱼业生产加工,社会服务部门的保证).2.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需要政府,农牧鱼业,卫生法制与监督,食品加工企业,以及食品消费者的共同保证).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文件中将食品安全(Foodsafety)与食品卫生(Foodhygiene)作为同义词:定义为:"生产,加工,和储存,分配和制作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计划指南》中将食品安全(Foodsafety)与食品卫生(Foodhygiene)作为两个概念不同的用语加以区别:食品卫生指:"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性和使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安全和措施".食品安全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后者比前者更广些.一、我国食品安全技术现状(http://www.food4good.com荃欣食品网!>>企业>>食品产业状况及进出口)1.生态友好型技术相对落后污染严重的常规肥料、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市场份额占到95%以上。多年来,我国在开发生态友好型农用生产资料方面基本处于跟踪国外和仿制的水平,其中以常规品种开发居多,自主创新品种相对较少。产品普遍存在有效含量偏低、质量良莠不齐、效果不太稳定、适用范围较窄、使用不够简便、市场竞争力差的问题。2.全程安全控制技术尚显缺乏源头控制相对不足,未形成完整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和管理体系,农兽药残留、土壤重金属污染、畜禽疫病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前景。尚未全面应用危险性评估技术和食品加工质量控制技术体系(GMP、HACCP等),尚未建立食品污染物基础数据库和监测体系以及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体系和预警系统。3.产品检测技术与手段亟待加强国内已有的检测技术和各种设备重点针对产后商品的安全性检测,普遍忽视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我国食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以及生物毒素等的污染状况尚缺乏系统监测资料,一些对健康危害大而国际贸易中又十分敏感的污染物,如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包括多氯联苯)、氯丙醇和某些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及对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缺乏针对上述危害的关键检测技术,包括为国际认可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仪器分析方法及现场监督用的快速筛检方法。4.质量标准体系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我国制定的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标准滞后于国际同类标准,滞后于国际贸易需求,不能适应安全监督、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我国现有标准和技术规程整体缺乏配套性、系列化、先进性、实用性,部分技术内容落后,实用性不强,而且缺乏必要的技术内容。尚未全面参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具有167个成员国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制定的食品标准是WTO的SPS协定承认的国际标准,在解决WTO贸易争端中起仲裁作用,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全面参与这些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二、食品安全技术优先发展对策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立和完善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食品安全技术体系相协调的新型“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