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考研资料----------------------------------------------------------------------------------------------------------------------------公共行政学第二部分行政程式与行政技术第八章行政执行第一节行政执行概述1行政执行的概念缘起和定义: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的多元社会组织,为了落实和实施国家意志、国家目标,依法贯彻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的诸活动的总称。-----------------------------------------------2行政执行的特点:行政执行以国家行政机关作为主要的主体:随着70年代西方国家政府改革运动的兴起,许多新理念、新机制和新方法打破了国家行政机关是行政执行的唯一主体的命题。国家行政机关通过扮演掌舵者的决策,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使企业和社会组织直接参与到公共政策的落实和公共产品的提供当中,形成了行政执行的多元主体格局;行政执行是目的性和手段多样性的统一:行政执行时一项活动,其目的在于贯彻和落实业已形成的国家意志、国家目标、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但是行政执行达到目标的手段却是多样的,这到了行政执行的多样性:行政执行价值的多样性:行政执行是多种价值冲突和妥协的过程,这些基本的价值包括:民主、公正、权利保护、效率等价值。这些价值本身之间存在冲突,行政执行不是单一价值贯彻始终的过程,而是多元价值冲突和协调的过程;行政执行方式的多样性:主体的多元化、执行客体的复杂性、价值的多样性导致了行政执行方式的多样性。可以通过行政机关直接执行,也可以通过委托、合同外包的方式让社会组织执行;可以通过政府单一主体执行,也可以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提供;既可以由中央政府提供也可以通过地方政府提供;行政执行结果的多样性:相同的目标通过不同方式的执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同一法律、政策在不同的行政机关会产生不同的执行结果。这就要求行政执行研究如何克服行政执行偏离国家意志的现象,提升执行能力和有效性。行政执行具有直接现实性:表现为行政执行活动过程当中,需要行政主体针对正在形成或业已形成的公共问题,调用资源、基于效率、可行、公正等价值的考量,据以时势,采用恰当的方式改变社会现实,使得公共问题得到解决;行政执行具有灵活性和经常性:国家意志、国家目标、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一般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政策边界和作用域需要行政执行主体一句法律和政策精神,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一定的民主行政过程逐步的界定和明晰。落实行政执行初始目标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执行主体的价值和手段的过程,也就是说行政执行具有灵活性和经常性的特征;行政执行具有相对独立性:国家行政机关可以再原有组织架构的基础上,调用资源,利用、变革、创新现有的行政组织,设计合理的行政流程,形成相对独立的执行领导小组,通力合作以保执行的高效快捷。-----------------------------------------------3行政执行的地位和作用:行政执行是公共行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连接行政决策和行政评估的中介环节;行政执行是行政决策过程中诸多矛盾的展开和继续:行政执行是一个不断确立价值前提,选择工具的有限理性的过程。行政价值的确立过程充满了诸多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是利益相关人通过博弈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参加这一博弈的主体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行政执行的客体、专家团体等;行政执行是检验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标准:公共政策的三项重要指标: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合法性事人们对公共政策和权威的自觉认可,形式上是公共政策符合宪法和法律的程度;合理性是指公共政策是否符合经济原则和科学规律;可行性是指公共政策是否符合特定的约束条件和执行情景。通过执行可以检验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行政执行是行政管理诸方面的集中反映:行政执行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涉及资源的保有、调动和配置,组织的运作和流程,领导的素质和能力,行政执行决策的恰当和及时等方面。因此,行政执行的水准和结果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