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2.在认识时针、分针,拨一个具体的时刻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几时和大约几时来表述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二、教学重点:能准确的说出钟表面上表示的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三、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具:钟一个,自制钟表,媒体课件。学具:每人准备一个可以拨的学具钟五、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上课,先考考大家的听力?看看谁的耳朵最好,能猜出是什么东西(课件展示声音:大公鸡打鸣的声音,汽车喇叭的声音,小猪的声音,钟表的声音)2、很好,大家在哪里见到过钟表呢?(妈妈的手上,家里的墙上……)3、课件出示各类钟表,介绍一下每个钟表是什么。4、这个钟表大家见过吗?在哪里见到过?(课件出示火车站的大钟)你能说说钟表有什么用吗?(提醒我们按时上学,让我们知道时间,提醒我们准时起床,准时睡觉……)5、钟表的用途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钟表)(设计意图:通过一年级学生喜欢的猜谜语来引出本课要学习的钟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二、动手探索,体验感悟(一)认识钟面:1.讲述:老师这个钟表漂亮吗?在这个钟表的钟面上你都看到了什么?拿出你们自己准备的钟表,找一找(学生独立探究)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引导)(1)钟面上有数字。引导:请小朋友指好自己钟上的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起读一读。(出示一个只有3、6、9、12四个数字的钟)像这个钟上只有4个数字,没写数字的地方你知道是几吗?指着没写数字的地方让学生说一说是数字几。(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接触的钟表,有好多是数字不全甚至是没有数字的。在认识的钟面上的数字后,进行一定的拓展,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2)钟面上有针。引导:你的钟面上有几根针?老师的钟上有几根针?这根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走的?小手比画一下。引导:比较一下这两根针。在同一个钟面上长的针叫分针,短的针叫时针。谁来指一指这钟面上哪根是分针哪根是时针?(同桌互相在学具钟上指一下)(设计意图:对于钟面上有些什么的交流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在课堂上实现在有一定的预设的状态下动态生成。)(二)认识整时。1.课件出示小明的一天(六张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你能不能看着图说一说小明几时在做什么?会说哪张图就说哪张。7点钟也叫7时,7点是生活中的口语,数学上叫7时。2.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幅图,刚才有同学说小明是在7时起床,那你怎么知道现在是7时?你是怎么看的?引导学生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是7时。2.试一试。课件出示“试一试”三个钟面,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归纳总结。仔细观察一个这几个钟面,你发现1时、5时、11时,还有开始认识的7时,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特点?时针呢?小结板书: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是几时。(设计意图:由指导认识7时到1时、5时、11时,然后再对几个钟面上分针、时针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渗透不完全归纳的思想。)4.“想想做做”2。(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看图说话:这三幅图上分别是几时了?小朋友在做什么?5.拨一拨。(“想想做做”第4题)(1)用学具钟拨出3时、9时和12时,再进行交流。(2)考考你的小伙伴,你说一个时间,让大家拨一拨。6.做个小小修理匠(“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一个少了一根时针的学具钟,分针指着12)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钟坏了,它的时针或分针掉了,你能不能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做一个小小的修理匠,用笔把缺少的针画出来,把这些钟都修好呢?根据每个钟下面的时间,把缺的针补画上。如果让你把缺掉的这根针画出来,你认为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看清楚缺少什么针,针的长短)出示其余4个钟,缺时针、缺分针和两个针都缺。7.怪现象。(“想想做做”第6题)师:第一张图中是几时,小朋友们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