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游山西村》讲学稿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与要求:1、体会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对仗的修辞手法;学习千古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刻内涵。知识链接:作者简介(1)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诗人一生没有作过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其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2)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模块一:温故知新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学习目标与要求: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学法指导学习内容精讲点拨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模块三: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学法指导研讨内容精讲点拨小组长根据组员能力为他们分配任务。组内相互交流探讨,然后派人把本组的答案写在小黑板上展示。教师适当点拨。《过故人庄》是一首五言律诗,诗歌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分别概述了什么内容?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请问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本文还有一处用了同样的修辞手法,请问是哪一句?3、有人说《过故人庄》一诗“语淡而味终不薄”,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4、“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历来被人称道,请问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它在现代经常用来启发人生,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情景交学法指导学习内容精讲点拨1、利用工具书解决1-2题,并进行展示。2、学习小组互相对答案1.给加点字注音。鸡黍()开轩()面场圃()桑麻()叩()门萧鼓()足鸡豚()腊酒()2.解释加点的字。(1)故人具鸡黍()(2)青山郭外斜()(3)把酒活桑麻()(4)还来就菊花()(5)过故人庄()(6)绿树村边合()(7)山重水复疑无路()(8)柳暗花明又一村()(9)从今若许闲乘月()(10)拄杖无时夜叩门()查阅工具书,学会自主解决字词的读音和意思5、“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融。学习对仗的修辞手法。3、体会千古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刻内涵。4、体会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模块四:精讲梳理学法指导整理内容摘记自主完成训练内容(10分钟)模块五:当堂练习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对《游山西村》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2.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风光。要求:①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②符合诗歌的意境。③不少于60字。答: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过故人庄》的作者是代的,他与并称为著名的诗人,该诗一二两句写的是,主要表达方式是,三四两句写的是,主要表达方式是。2.全诗先叙事,交代的原因;再写景,由而_____地描绘了一幅山村优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