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学习抒情》(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当中五种常见的表达方式。2.学习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预习指导](一)知识链接1.五种常见的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议论、说明、抒情。(1):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如:豆子发芽很重要。(2):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用文字表达出来。如:豆子发芽了。(3):用简洁的文字把事物的特征、形状、性质、用途等情况解说清楚,表达明白。说明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浅显易懂。如:豆子发芽需要水分。(4):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如:豆子长出了瘦弱的小芽。(5):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作用在于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文章中的事物或人物的形象更鲜明,突出文章的主题。如:啊,豆子发芽了!(二)预习新知1.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提示:认真阅读课本44—45页)对比方面抒情方式概念区分表达效果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是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2.间接抒情的方法有:(1)寓情于“叙”:如《邓稼先》中“德国抢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抢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就在叙事中表达了对列强强占中国领土的愤怒情绪。(2)寓情于“景”:如《散步》中描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描写初春的生机勃勃的景色,也表达出作者的欣喜之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3)寓情于“议”: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段:“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议论中洋溢着自信和坚定。(4)善用修辞手法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将“愁”具体化,形象化。(二)小试牛刀,学以致用经典回顾,判断片段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1)“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2)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4)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5)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6)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实战演练,学以致用]片段作文。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提示:1.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2.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学习抒情》导学稿(一)(一)知识链接1.议论叙述说明描写抒情(二)预习新知1.对比方面抒情方式概念区分表达效果直接抒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强烈、鲜明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是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