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21《梦溪笔谈》二则--以虫治虫导学案苏教版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习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狗蝎()其喙()大穰()傍不肯()(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其喙有qián()xún日子方皆尽()(3)文学常识积累《以虫治虫》选自《》,作者是(),字(),()代科学家,政治家。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加点字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其喙有钳()千万蔽地()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岁以大穰()土人()谓之傍不肯()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疑问摘要:二、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自主预习”部分的知识点。(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示例:方为/秋田之害其喙/有钳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1.通假字土人谓之“傍不肯”:__________同___________2.古今异义方悉岁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以:以虫治虫()岁以大穰()以钳搏之()其:其喙有钳()其虫旧曾有之()之:秋田之害()以钳搏之()土人谓之()其虫旧曾有之()(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1.先对照文下注释,独自翻译全文(有疑难的作记号)。2.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解决疑难的字、句。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疑难全班讨论、解疑。(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六)深入探讨课文。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2.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的外貌和消灭子方虫的方法?3.“以虫治虫”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七)课堂小结三、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1.解释加点的字词:①悉为两段()②旬日子方皆尽()③其喙有钳()④岁以大穰()2.翻译画线的句子:①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②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3.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4.“以虫治虫”是害虫的天敌起了作用,你知道动物中还有哪些天敌吗?(至少说出四组)四、拓展阅读预防风灾江湖间唯畏大风。冬月风作有渐,船行可以为备;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难。曾闻江国贾人有一术,可免此患。大凡夏月风景须作于午后,欲行船者,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行,至于巳时即止。如此,无复与暴风遇矣。国子博士李元规云:"生平游江湖,未尝遇风,用此术。"(选自《梦溪笔谈》)1.解释加点字唯畏大风()船行可以为备()曾闻江国贾人有一术()四际至地()2.翻译句子(1)唯盛夏风起于顾盼间,往往罹难。(2)生平游江湖,未尝遇风,用此术3.冬天要不要预防大风?为什么?4.夏季行船怎样避免遭遇大风?5.读罢此文,你有何感受?五、课后作业1.熟读背诵课文。2.完成拓展阅读练习。以虫治虫二、预学导学四、课堂练习1.全,都;十日;嘴;丰收2.①庆州地界生出了一种叫子方的虫子,正在成为秋天田里庄稼的祸害。②(这种虫)遇到子方虫,就用钳子与它们搏斗,把它们都咬成了两段。3.庄稼遭害,老百姓绝收,饥民到处是。4.例:青蛙吃害虫,猫头鹰吃田鼠,啄木鸟吃害虫,金龟子吃蚜虫五、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