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标点符号的修改》苏教版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能了解逗号、句号、分号、问号和叹号的一般用法;2.能够在写作中正确运用或修改以上几个标点符号;重点:能了解逗号、句号、分号、问号和叹号的一般用法。难点:能够在写作中正确运用或修改以上几个标点符号。二、预习导学1.逗号、句号、分号、问号和叹号的一般用法。(1)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例:①泰山,古称岱宗。②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③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2)句号表示一句语完了之后的停顿,一般用在表示陈述语气的句末。例:①我是湖北人。②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③你自己去吧。(3)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例:①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汉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②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③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为千秋万代传颂,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4)问号用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疑问语气。例:①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②你吃饭了吗?③难道这样容易的事都不会做吗?反问句末尾一般用问号。例:所有这些,难道不是事实吗?(5)叹号用在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例: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②我多么相去北京看一看呀!③停止射击!语气强烈的祈使句也可用叹号。例:①你给我出去!②停止射击!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叹号。例: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呢!标语口号末尾,一般用叹号。示例:例:全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2.读短文,了解逗号、句号、分号、问号和叹号误用的情况。我的疑问:三、课堂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短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总结归纳逗号、句号分号、问号和叹号的用法和误用的情况。1.逗号注意:“第一”“第二”“第三”和“其一”“其二”“其三”等表示序次的词语后面用逗号。逗号使用常见差错:①逗号误用成句号。例:a、银盘似的月亮挂在空中。把柔和的光洒向田野、堤岸、风车和磨房。b、玉芳虽然在跑道转弯的地方摔了一跤。但是她忍着疼痛,坚持跑到了终点。②逗号误用成分号。例:他时而朗读;时而默读;时而抄写笔记。③逗号误用成问号。例:至于下一个星期天到哪里去参观?大家要好好商量一下,作出决定。2.句号注意:“虽然……但是……”“尽管……但是……”两种句式,“但是”之前不能用句号。其他情况下,可以用句号,也可以不用句号,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句号使用常见差错:①当断不断,一逗到底。例:现代都市人常常渴望逃出钢筋水泥的城堡,去体验乡间的淳朴生活,乡村旅游顺应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渴望,所以刚刚兴起便迅速走俏,相信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节奏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旅游活动中来。②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3.问号注意:①选择问句问号的位置。一般的情况是,选择项之间用逗号,问号用在最后一个选择项之后。例: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②倒装句,问号应该放在全句的末尾。例:明天放假吗,张老师?①有些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却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但错用成了问号。例:a、我不知道这件事是谁做的?但我猜做这件事的人一定对我们的情况比较熟悉。b、什么时候动身?从哪儿上车?我都打听好了。②句子虽然包含选择性的疑问形式,但全句不是疑问句,句末却用了问号。例: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这种颜色?4.叹号注意:在表示极其强烈的感叹时,可以使用“!!”及“!!!”但不能滥用。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要揭露!要控诉!!要以死作最后的抗争!!!叹问号使用常见差错:①陈述句末尾一般用句号,不用叹号。不能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