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______年级____班姓名________学习重点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4.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学习难点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法。2.作者寄托在文中的幽微情思,正确理解“闲人”二字。【背诵课文】【易错词语】【文学常识】1.《《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字,号,()时期文学家、书画家。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2.请说说文章题目的意思:【词语解释】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欲户欣然念为乐遂寝相与步于中庭空明藻、荇交横盖但闲人耳【翻译全文】【内容理解】1.概括各层层意: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2.中心思想3.写作手法【达标检测】《记承天寺夜游》《王者何贵》比较阅读:【甲】《记承天寺夜游》【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9.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A.公将鼓之(《曹刿论战》)B.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10.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⑴相与步于中庭庭:⑵背之则亡亡: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⑵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译文:12.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如霜月色,引发李益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如钩弯月,触动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痛;【甲】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答:13.古今中外按照【乙】文中管仲“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的思想治理天下的大有人在,请你列举一位并说出他的观点。(3分)答:【实战演练】【一】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2分)(山东淄博卷)(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8.解释下列加重的词。(2分)①月色入户。户: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10.这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景”,但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二】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16分)(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B)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⑦经宿:一整夜。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19、解释下列句中加重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1)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3)相与步于中庭(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0、用现代汉语写出“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的意思。(2分)21、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4分)22、两段文字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