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食盐,知道一些食盐的性质和用途。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区别食盐与工业用盐,认识工业用盐误作生活用盐的危害,进而认识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2.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氯化钠的的用途,学会归纳知识;通过粗盐的提纯过程,掌握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教具准备]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设问引入>同学们在家有没有做过饭烧过菜?烧菜过程中应加那些调味品?抢答交流做菜经验从生活常识出发,为下面的知识学习埋下伏笔,同时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景<解答小结>最主要的是加一些盐,厨房中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知识拓展〈介绍导入〉同学们,我们化学中的盐是指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不仅仅指食盐,而且有些盐是有毒的,如我国曾发生过多起因误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当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对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回忆,掌握新增内容通过介绍中毒事件加强安全意识,食品卫生意识,阅读教材〈指导阅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盐,请大家阅读教材P70—71有关氯化钠的知识。思考下列问题:①通过阅读教材,你对氯化钠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②你所知道的氯化钠的组成如何?阅读教材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尝试归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把这部分知识与生活、人体健康联系起来。人体每天对氯化钠的摄入量大约是多少?为什么?能否过多地食用食盐?氯化钠有那些重要的用途?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怎样?(同上)(同上)1.氯化钠的组成比较自己的归纳和教学生的归纳往往缺乏条理归纳知识2.氯化钠的用途3.氯化钠的分布(归纳、总结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一定要形成完整的概念。)师的归纳有何异同性,所以教师的归纳是有必要的承上启下(过渡)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的杂质呢?提出各种方法,讨论找出最合理的方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设想,讨论交流得出最适合课堂地方法实验探究亲身体验〈引导讨论〉①粗盐初步提纯需要那些步骤?②过滤器的准备需要那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那些问题?③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那些?(实践)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想、讨论、交流,并统一思想,进行操作。发现问题进一步讨论解决问题交流各小组实验结果,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充分开发教材资源,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动手实验,并发现问题组内或小组间讨论解决,增强同学间的科学合作意识,发挥每个同学的聪明才智。消除疑教师适当的引导:1.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的原因:①操作过程中液面可能高出滤纸的边缘虑②滤纸被玻璃棒捅破2.产率偏低的原因:①溶解时未充分搅拌。蒸发时液体可能被溅出。③转移时固体可能洒落等。巩固知识课堂小结:本节课你知道了那些知识?学会了什么?通过交流,掌握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板书设计]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生活中常见的盐有食盐、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和大理石等。一、氯化钠1.氯化钠的组成钠离子: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氯离子:是胃液的主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