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诗经两首--关雎》导学案苏教版二、预学导学(一)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的读音。雎鸠()()窈窕()()逑()荇()菜寤寐()()琴瑟()友之参差()()左右芼()之2.解释下列词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左右流之:琴瑟友之:3.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歌总集,收录了到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篇,当时统称为“诗”,又称之为“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尊为经典,才定名为“诗经”。《诗经》按体制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是各诸侯国土风民谣,大多是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最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雅”分为大雅、小雅。“颂”分周颂、商颂、鲁颂,是西周、鲁、宋统治者祭祀祖先用的乐歌。《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就是直接铺叙,把要说的话直接说出来;“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修辞上的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词也”,就是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风”“雅”“颂”“敷”“比”“兴”被称为“诗六义”。《诗经》在结构上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2.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了解诗歌的含义疑问摘要:二、课堂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结合书下注释,了解诗歌的意思。(四)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课文(五)再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概括每一章的大意: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2.解读情感线索:诗中找一个最恰当的字来概括每节的大意。河边之。家中之。梦中之。(六)品析全诗: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句是哪一句引出来的?这叫什么手法?在全诗中起何作用?此句由“,”引出,开篇用的手法,从成双成对的鸠鸟的鸣叫联想到人间的爱情和婚姻;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贞洁的品德。这句也是对全诗的高度概括,在全诗中有总括作用。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一句写出淑女怎样的特点?这句既进一步刻画了姑娘的窈窕之色,又突出赞美了她的的品质。3.既然美丽善良的姑娘是小伙子理想的对象,那么小伙子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用诗句回答)4.“悠哉悠哉”一句“悠哉”一词有什么好处?5.“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欢乐场面?(七)总结全诗1.中心思想:诗歌运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由到,再到,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都表现了出来,全诗充满了健康向上的精神,歌颂了“乐而不淫”的纯真爱情。2.写作特色:《关雎》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在结构上,运用了、一咏三叹的形式。(八)品味主旨:探讨:你对诗歌中所表达的爱情是怎样认为的呢?三、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背诵并默写诗歌:(1)关关雎鸠,。,君子好逑。(2)求之不得,。优哉游哉,。2.解释加点的字词:(1)君子好逑(2)窈窕淑女(3)寤寐思服(4)钟鼓乐之3.选择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填空题:(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共有__篇,包括__、__、__三部分,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3).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4)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二)能力提升: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题目。夜发分宁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之时。)(1)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五、课后作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