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1.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2.文言知识归纳(1)古今异义①芳草鲜美(古义:鲜艳而美丽;今义:味道好)②阡陌交通(古义:互相通达;今义:运输事业)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男子的配偶的称呼)④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⑤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⑥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2)一词多义【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②寻病终(副词,不久)【舍】①便舍船(动词,舍弃)②屋舍俨然(名词,房屋)【中】①中无杂树(中间)②晋太元中(年间)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志】①处处志之(做标记)②寻向所志(标记)3.主题解说课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4.难点攻克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提示一: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提示二:这个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提示三: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5.结构图解桃林美——落英缤纷美土地美——土地平旷丽屋舍美——屋舍俨然桃田地美——良田美池源桑竹美——桑竹遍地阡陌美——阡陌交通世山洞神秘:有小口,若有外神光(形状奇特)桃秘桃源人神秘:不知有汉,无源桃论魏晋源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幸生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福劳动:往来种作(安居乐业)桃待客: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源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屋舍()俨然()怡然()问讯()间隔()刘子骥()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缘溪行_________________(2)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3)欲穷其林___________________(4)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5)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____(6)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故人具鸡黍B.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C.未果,寻病终终不敢搏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4.下面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乃大惊/乃不知有汉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屋舍俨然/并怡然自乐D.不复出焉/不复得路5.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6.填空。(1)学习此文,我们除了积累了世外桃源、豁然开朗和无人问津三个成语外,至今仍在使用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词。(2)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豁然开朗”的美景。(4)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试将“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改写成描写性的文字。8.综合性学习。本报讯(记者王敏)1月11日,历时一年的精心筹备出版,“桃花源诗群”首套丛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当天,丛书首发式在金悦大酒店七楼会议室举行,市文艺界80余人与会。面世的首套“桃花源诗群”丛书由市诗歌协会倡议、组织、编辑成册,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丛书共9册,为9名本土诗人的原创之作。“为灵魂而诗,为心灵而歌。”首发式上,一位诗人的一段精辟的发言道出了在座诗人的心声。与会的文艺界人士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