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金属(铁、铝、铜)的物理性质。2、掌握铁、铝与O2、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二、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金属与酸的反应;三、教学难点:铁、铝与稀硫酸的反应。四、教学方法:实验与探究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我们已学习了碳、氢、氧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它们都是非金属元素;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类元素──金属元素。通过第三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在元素周期表中又用不同的颜色做了分区,在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金属元素就占了五分之四(展示元素周期表)。学生回忆相关知识,观察教师出示的元素周期表。从已知的C、H、O等非金属元素到金属元素,学生很容易发生联想,借鉴学习方法。提问:那么你们知道的,见过的金属元素有哪些呢?请完成下表。学生完成P114上的表格。复习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习作投影展示、评价。交流展示:请学生列举身边的金属材料。学生回答,展示课前收集的身边的金属材料。让学生感觉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铺垫提问: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学生回答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使实验探究更有针对性,目的性。阶段小结: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教师有选择性板书。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介绍实验探究方法。开展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强化评价功能,通过评价,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完成P115联想与启示学生根据金属的性质讨论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归纳出物质的用途与哪些因素有关。趣味活动:在我们的人体中有一个“金属学生抢答。增强化学课堂的趣之最”,你们知道吗?你知道地壳中的“金属之最”吗?你还知道哪些“金属之最”?味性,知识性。【过渡】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探究活动1】观察铜、铝在空气中的燃烧。【过渡】现在我们先来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2Mg+O22MgO4Al+3O22Al2O32Cu+O2\s\up5(△)2CuO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物质、事实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复习相关知识。【引导复习、回忆】对比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条件1、常温能反应:以镁、铝为代表。2、高温下能反应:以铁、铜为代表。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以金、银为代表。回忆、记录、巩固相关知识。比较镁、铝、铁、铜、银、金的活泼程度差异。1、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加深印象。2、为金属与酸、盐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设问】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探究活动2】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提示】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巡视、指导实验】实验探究:A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反应。B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展示探究结果: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别人有益的意见,让不同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探究活动3】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反应后在铁钉表面有紫红色的铜产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应该比铜活泼。培养学生相关知识的迁移能力,拓展学生思路。【设问】刚才做了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有的反应已经学过,如锌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类型和以前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类型相同吗?如果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联想与启示】同学们阅读P117,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