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丹阳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24 为学学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VIP免费

江苏省丹阳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24 为学学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_第1页
1/5
江苏省丹阳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24 为学学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_第2页
2/5
江苏省丹阳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24 为学学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_第3页
3/5
《为学》【基础部分】(学习程序:课外独自完成、学科组长评好分——课内小组交流3分钟——小展示、点评5分钟)1.课文写得很有哲理,我认真读了()遍。2.我会读下面的生字,我要提醒同学们读准下面的字词。3.课文中的生字,我要提醒同学们注意把这几个字写正确。4.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要点部分】(学习程序:小组交流8分钟——老师分配任务,小组重点探究4分钟——大展示,点评12分钟)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1)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2)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3)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4)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6)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一、翻译文中加点的字。二、翻译文中带序号的句子。1.2.3.4.5.6.【拓展部分】(学习程序:展示、点评、总结8分钟)一、读《为学》一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开头连用两个运用设问句有什么作用?2.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3.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4.第三段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怎样的道理?5.一、文题是“为学”,文章为什么从天下事说起?6.文中两名“吾欲之南海”语气各有什么不同?各表现了富和尚什么态度?7.赏析“吾一瓶一钵足矣”8.“富和尚有惭色”的原因是什么?9.学了本文之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二、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注释](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尝()术()过()疵()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3)多作自能见之()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答:《为学》答案5.一、文题是“为学”,文章为什么从天下事说起?(天下事包括人之为学,由天下事引出人之为学,将两者相提并论,有突出为学之意)6.文中两名“吾欲之南海”语气各有什么不同?各表现了富和尚什么态度?(前一句是疑问语气,表现了富和尚怀疑的态度;后一句是感叹语气,表现了富和尚嘲笑讥讽的态度。)7.赏析“吾一瓶一钵足矣”(两个“一”表现穷和尚对物质条件要求极低;“足”体现出穷和尚战胜困难的信心。这句话表现穷和尚在困难面前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心和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8.“富和尚有惭色”的原因是什么?富和尚原以为自己条件优越,想去南海却没去成;而穷和尚仅凭一瓶一钵到了南海,这让富和尚倍感惭愧。)9.学了本文之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1)事在人为。难和易可以相互转化,只要做难的就变易;不做,易的也变难。(2)后天的努力比优越的条件更重要。(3)在困难面前要志向坚定,勇于进取,保持向上的进取心。(4)沉迷于幻想,一味空谈,最终会一事无成。二、译文某年初,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丹阳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24 为学学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