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教学重、难点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难点: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和现实性。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有一个著名节目《唐人街》,该节目的宗旨是追逐海外华人的足迹,展示华人的风采。现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地区也都有“唐人街”,(展示各地唐人街图片)如北美的纽约、洛杉矶,澳洲的悉尼、墨尔本,欧洲的伦敦、巴黎,亚洲的东京、汉城等地。“唐人”指哪国人?为什么外国人会将外国人称为“唐人”?唐朝时期与中国长期友好往来的又有哪些国家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内容。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出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小组讨论:结合图片及学过的地理知识,指出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一些?提问:从这幅图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交通发达、便利)(板书)在众多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中,最突出的是哪几个国家?(生答:日本、新罗、天竺)(一)唐与日本(出示日本古代图片)日本自汉朝开始和我国发生正式的交往。到隋唐时期,两国交往更加密切。1、日本遣唐使学生探究:(1)什么叫“遣唐使”?(遣唐使就是派遣到唐朝的使臣)(2)描述日本遣唐使团的规模。(略)(3)为什么日本会派那么多遣唐使来中国?(为了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教师在此处指出:日本当时刚进行“大化改新”,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2、唐朝对日本的文化讨论:根据30页“动脑筋”:日币与唐币有哪些相似之处?(外形、图案、文字、年代:“开元”比“和同”早88年)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制度、文字书法、社会风尚、都城建筑、铜钱样式、诗歌、菜肴、茶道、登高节等。同时教师出示另两副图片:日文和草书、和服和唐装)小结:唐朝的官制、法律制定等影响了日本。日本的文字、建筑、服装、习俗等都颇有唐代遗风。可见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过渡:除了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唐朝也同样派使者去日本,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谁?(鉴真)3、鉴真东渡出示图片《鉴真图像》,讲述:这尊坐像是鉴真弟子在他生前为他塑造的,目前珍藏在日本的唐招提寺,并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鉴真是江南地区的高僧,对佛经有很深的研究,在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出示《鉴真东渡图》,学生小组探究:(1)指图介绍“鉴真东渡”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受日本僧人礼请,六次东渡,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均告失败。后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2)介绍鉴真的杰出贡献。(鉴真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特别是他在日本所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在此处指出:郭沫若也曾写诗颂扬说:“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763年鉴真在日本逝世,并安葬于奈良唐招提寺,弟子们也将之前塑好的坐像安放在寺内。由于鉴真的塑像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鉴真又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这尊坐像被日本定为国宝。这也体现了日本人民对中日友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