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目标: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苏联改革及其解体过程。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学习重点:赫鲁晓夫改革学习难点:苏联解体学习过程:【自学导航】1、1953年,斯大林逝世,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年被迫下台。2、1985年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作为重点。80年代后期把改革重点放在政治方面,苏联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3、年月日,苏联8名高级官员发动政变。但不到三天就失败了。4、年,苏联解体。【交流讨论】1、纵观赫鲁晓夫改革全过程,我们得到哪些启示?2、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改革的得与失。3、想一想想一想,他们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课堂达标】1.1964年被迫下台的苏共领导人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2.下列对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全盘否定或谴责斯大林B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C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D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苏共高级领导人为挽救苏联解体所做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是()A.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B.签署明斯克协定C.发动“八一九”事件D.签署《阿拉木图宣言》4.下列有关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发生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苏联进行政治改革②苏联进行经济改革③八一九事件④苏联完全解体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④②D.②①③④5.1991年12月25日,红蓝白三色旗代替了镰刀锤子的红旗,以此为标志而结束的苏联在历史上存在了()A.67年B.69年C.73年D.74年6.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A改革应从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B要时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C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改革步伐要稳妥,不能急于求成7.苏联解体表现了:()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B.“苏联模式”的失败C.列宁主义的失败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8、关于八一九事件叙述正确的是()①以维护苏联的完整为初衷②使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③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④愿望未能实现很快失败⑤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苏联的解体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9、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B、戈尔巴乔夫实行错误的政策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D、民族矛盾的激化10、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A、国家名称的改变B、社会制度的改变C、经济体制的改变D、两极格局的结束11、对赫鲁晓夫改革的正确评价应该是()A、彻底纠正了斯大林模式造成的弊端B、并没有根本解决本质问题,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C、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有益补充D、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1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说明()A、资本主义优越于社会主义B、苏联模式的失败C、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已过时D、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资料】苏联解体是国内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以及西方“和平演变”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则成为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苏联的内外政策进行调整与改革。但由于其改革理论的错误和实践的紊乱,致使改革失去方向,使苏联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一)改革社会主义理论,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概念。在戈尔巴乔夫看来,社会党人和共产党人之间已不再存在分裂的鸿沟,在人道的、民主的价值观基础上,二者不仅在政治立场上、而且在世界观立场上都接近了。很显然,这一理论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对苏共党亡政息以及苏联解体产生了直接影响。(二)改革经济体制,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经济不能局限于局部的改进,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1988年,苏联开始实行私有制;1990年,苏联提出“各种所有制一律平等”和“非垄断化”、“非国有化”及“私有化”的方针。这种所谓的“完全的市场经济”改革,不仅未能使苏联经济改革取得成效,反而带来了社会生产的严重衰退和经济危机。(三)改革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