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通过“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学习,懂得闭管锁国、固步自封只会导致落后、落伍。培养忧患意识,居安思危。②认识目标:了解明清经济发展状况、重农抑商、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掌握康乾盛世,理解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表现和危机出现的原因。【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出示投影: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和清《盛世孳生图》(局部)请同学们仔细看投影,说说这两幅图反映了明清两朝怎样的现象?这两幅图反映了明清两朝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但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之际,潜伏着什么危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4课,去共同感受和探究《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二)自学1.自学内容1:理清本课知识体系。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历史创造性练习P99“课前思考”。2.自学内容2:明清经济发展自学方法:阅读教材P132—133“明清经济发展”一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康乾盛世”指的是什么?(2)康乾盛世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有哪些表现?3.自学内容3: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133—134“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一目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明清时期,古老的中国出现了一些向近代化方面转变的因素,这些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4.自学内容4: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134—136“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一目的内容,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材料:“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1)“不顾时世”中的“时世”指的是当时的什么形势?(2)清朝统治者又是怎样“安于现状”的?(3)你对马克思的这段话有何感想?(三)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完成创造性练习P99—101(四)反思小结【加速一】探究“盛世”是中国人不解的情结,荧屏上,清宫戏频繁播出,小说家言语中的康乾盛世,演绎的眼花缭乱,在史家眼中又是如何?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就康乾盛世的有关问题接受记者的采访:(1)记者(以下简称记):常常听人们说起盛世,作为历史学家,你能谈谈盛世的内涵吗?中国历史上又有哪些盛世?(2)记: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那么,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康乾盛世呢?(3)记:在康乾盛世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危机,表现何在?(4)记:从康乾盛世的那段历史中,我们可以汲取什么教训?我的大清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