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如司马光严谨治学的精神、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等。②认识目标: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了解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了解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播放音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知道这首歌的作词者是谁吗?他是我国宋元时期伟大的词人。宋元时期不仅出现了苏轼这样的词人,而且也涌现出了李清照、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二)自学1.自学内容1:理清本课知识体系。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历史创造性练习P65“课前思考”。2.自学内容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自学方法:阅读教材P86-87“司马光与《资治通鉴》”一目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说一说:关于司马光的故事。(2)司马光为什么要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资治通鉴》的体裁是什么?(3)司马迁和司马光是中国古代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们是哪朝人?比较一下他们的著作有什么不同?(完成下表)著作体例起止时间简评司马迁司马光3.自学内容3:意境悠远的宋词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87—88“意境悠远的宋词”一目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完成下列表格:词人代表作作品风格苏轼李清照辛弃疾(2)讨论:宋朝三大词人的作品特点和作者生活的时代有何联系?4.自学内容4:“感天动地”的元杂剧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89—90“‘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一目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元杂剧?(2)元杂剧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3)元杂剧作家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代表作品是什么?(三)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完成创造性练习P65—67(四)反思小结【加速一】探究讨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1)王鸣盛这是在称颂哪一部书?主编是谁?他为什么编写这部书?(2)王鸣盛为什么给予这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