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先生(第1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心时事。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学习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难点】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3、思考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一、自主学习3、联系上下文,分析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实在标志极了()③居然睡安稳了()④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二、合作探究A、整体感知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2、文章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3、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B、研读课文第一部分4、本文开头一句有何作用?三、拓展提升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2自然段写了什么事情?(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的意思,“这样”是指。这句话表达作者的感情。(3)第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它的作用是。(4)第④句用的修辞方法是,它的作用是。(5)第一段中有四个“也”字,其中有一句中的“也”与另三句用法不同,这个句子是,不同的理由是文中三个“顶”字,其中一个与另两个不同;是,理由。(6)结合全文分析,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我的收获与疑问一、略二、A、整体感知1(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2(1)文章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3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B、研读课文第一部分4、表明对东京的失望之情。5、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6、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7“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这群人生活空虚、无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