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教学目标:1、巩固基础知识2、逐步提高问题分析能力3、逐步掌握答题技巧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各课的基本知识内容难点:对基本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学方法与手段:知识讲解、学生理解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行默写默写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1)良好开端:中共八大背景:①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期阶段。阶级矛盾已不再是主要矛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时间:1956年。内容:①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三大改造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②制定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力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探索的重大失误——“左”倾错误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学生复习学习,回答记忆通过复习,加强巩固学生所学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1961年,被迫调整国民经济。原因: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要善于积累总结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2.建设成就与模范人物(1)建设成就: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发展起来。(2)模范人物: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铁人”。邓稼先:两弹元勋。焦裕禄:县委书记、“党的好干部”。雷锋:人民的好战士。(3)原因:①中共八大的有益探索。②党勇于改正错误,实事求是。③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文化大革命”的过程(1)发动: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2)全国性动乱: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等利用“文革小组”名义,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3)斗争: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在学生复习学习,回答记忆通过复习,加强巩固学生所学不同的会议上,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提出了强烈批评,但被诬为“二月逆流”,受到压制和打击。(4)斗争:1970年至1971年间,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政变。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5)斗争: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们一起整顿恢复各方面的工作,扭转了经济的下滑,形势有了明显好转。(6)结束: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布置作业背诵复习基本知识内容通过背诵,加强巩固学生本堂课所学授后小记:学生需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背诵。授课日期: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