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4、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6、男有分,女有归。使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7、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朝花夕拾》1、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2、创作背景(参考书本)3、主要情节《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4、主要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