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专题复习五:表现手法基本目标:读懂古诗词,能鉴赏诗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提升目标:针对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技巧。教学重点:读懂古诗词,能鉴赏诗歌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针对考试题型,掌握答题技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表现手法之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二、表现手法之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鉴赏本诗的表现手法?①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②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三、表现手法之侧面烘托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鉴赏本诗的表现手法?①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②形象地描述了昔盛今衰的沧桑之变。四、表现手法之动静结合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鉴赏本诗的表现手法?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静景(前两句)动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五、表现手法之渲染烘托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六、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鉴赏本诗的表现手法?①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②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③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七、表现手法之对比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鉴赏本诗的表现手法?①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②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还有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欲扬先抑的技巧等等,只要我们在训练中认真总结,归结模式,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八、中考链接天津桥春望(雍陶)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示例:①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②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③表达了诗...